四川省教育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简报(第36期)

2010-12-06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

活 动 简 报

 36  

四川省教育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进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12 6

 

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为突破口

德阳市“七结合”加强灾区学校管理

 

5·12”大地震,德阳成为极重灾区,教育系统受损严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怀下,在北京、江苏等省市的对口援建下,德阳市教育战线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市灾后重建学校开工583所,竣工551所,完成投资71.46亿元,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数十万师生搬进了新学校就读。

有了新学校,还得有新面貌。当前,全市教育战线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加强重建学校管理方面。全市教育系统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为突破口,通过“七结合”的举措,努力建设学校新环境,塑造校园新风貌,以此促进灾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让党和政府放心,让援建者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是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培养自强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爱护校园校产、管好用好设备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持和关怀化为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爱教、爱学的实际行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形成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是与设施设备管理相结合,发挥最大效益。加快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学管理体系。第一,每所学校指定一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设备管理的组织、协调、统筹等工作,做到设备设施专人专管、科学使用。第二,严格执行设备设施质量验收合格再交付使用的制度,未经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第三,学校及时抓好校舍建档和固定资产的建帐设卡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台帐、使用登记、借还登记、报损登记、维修登记以及赔偿登记等账目或表册并及时登记。禁止侵占、破坏、出卖、转让、抵押、兑换、出租校园校舍和仪器设备。第四,组织人员定期对校舍基础设施,特别是用电线路、消防设施、栏杆、疏散通道和标识等进行检查;定期对设施设备,特别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并完善有关维护、维修措施,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第五,充分发挥设备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要求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设备使用率达100%,教师使用面达100%;上电教课占总课时数的40%以上,切实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效益。

三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提升文明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养成教育进课堂,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健康、环保、礼仪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营造校园浓厚文明氛围。德阳市教育局深入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集中开展“致家长一封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亲子互动,用40万双小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治理;深入开展了以“创建示范城市,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劝导活动,组织师生在校园内外、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包干划片,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深入开展了“做文明学生,建和谐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公共卫生、花草树木和公共财物,举止文明,用语文明,礼貌待人。

四是与节约型学校建设相结合,培育节约意识。灾后重建学校从建设材料选择到设施的购置均考虑到了环保和节能减排。如德阳东汽八一中学在修建时考虑了学生厕所节水和水循环利用;绵竹七一中学的学生餐厅和供水系统均采用先进的绿色环保产品,降低能耗。此外,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引导学生关爱地球、爱护环境,从一滴水、一度电节约起,在生活中不铺张浪费。鼓励学校积极选用节能产品,开展节约型学校评选。

五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确保安全稳定。明确了校园安全责任,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安全教育进课堂,加强了学校消防、交通、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防灾减灾教育;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完善了安全管理台账,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值班巡查制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限时限人整改化解;充分发挥“警校共育办公室”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站”工作平台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治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六是与后勤管理相结合,提供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了食品卫生及校舍安全、岗位责任、责任追究、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原材料采购、食品制作、出售各环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断强化了后勤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严格按照《德阳市学校示范食堂评选细则》、《德阳市学校示范学生宿舍(公寓)评选细则》,强化了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公寓)规范化建设;履行后勤保障、服务、育人三大功能,育人意识,营造良好的后勤育人环境。

七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学校内涵。各灾后重建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努力构建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景,一校一品”,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德阳绵竹大西街小学的“博文约礼,品质育人”、绵竹中学的“立身教育”、天河小学的“和雅文化”、孝德中学的“德孝文化”等校园文化已显雏形。
 

报: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办公室

文涛同志、树林同志、光富同志

送:教育厅相关职能处室

发:各市州教育局、部省属高校